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叫徐古石的地方官,在方城县当了三年县长后要调任京城的故事。全诗用老百姓的反应,生动展现了这位官员的政绩和民心。
开头两句说徐古石在方城当了三年官,现在要乘船去京城("双凫"指船,古人常用野鸭比喻小船)。这里用"赴北征"这个词,把调任说得像光荣出征一样,暗示他政绩出色。
中间四句最精彩:县里的老人挤满衙门要送礼物("献纳"),下属和百姓快马加鞭赶来挽留。路上摆满饯行的酒水("壶浆"),家家户户奏乐送行——这些细节就像现代人送别好领导时拉横幅、送锦旗的场面,说明他确实深得民心。
最后两句是点睛之笔:你出发时根本不用专门写述职报告("悬奏计"),因为你的好名声早就传到京城了。这种说法比直接夸"你政绩优秀"更巧妙,既夸了当事人,又显得真实自然。
全诗妙在全程没直接夸徐古石多能干,而是通过老百姓的种种不舍举动,让读者自己感受到这是个受爱戴的好官。这种"用群众反应说话"的写法,比直白的赞美更有说服力,也更能引起读者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