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殷亮

日日河边见水流,伤春未已复悲秋。
山中旧宅无人住,来往风尘共白头。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河边日复一日看着流水,内心充满对时光流逝的感伤。诗人通过四季更替(春去秋来)和旧宅荒废的景象,表达了对人生易老、物是人非的深切感慨。

前两句"日日河边见水流,伤春未已复悲秋"用流水比喻时间不停流逝,春天还没从伤感的情绪中走出来,转眼秋天又带来了新的忧愁。这种叠加的伤感让读者感受到时间带给人的无奈。

后两句"山中旧宅无人住,来往风尘共白头"通过山中空置的老房子这个意象,暗示人事变迁。最后"风尘共白头"既指奔波劳碌使人头发变白,也暗指岁月风霜染白了头发,把个人命运和时光流逝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整首诗语言朴实却意味深长,用日常所见的水流、旧宅等普通景物,道出了每个人都可能体会到的时光易逝、人生易老的普遍感受。诗人没有用华丽的词藻,而是用最平实的语言触动了读者内心最柔软的部分。

戴叔伦

戴叔伦(732—789),唐代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诗体裁皆有所涉猎。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