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又略带忧伤的秋夜江边场景。
开头两句写小船停靠在杨柳岸边,水面在月光下显得格外明亮。这里用"小泊"和"一水明"营造出静谧的氛围。
中间四句是诗的核心。"人如舟不系"用比喻手法,说人就像没拴住的船一样漂泊无依。"秋与月同清"把秋天和月光联系起来,突出清冷的感觉。接着写夜晚的梆子声惊动了水中的鱼龙,风吹过草木沙沙作响,这些声音更衬托出夜的寂静。
最后两句笔锋一转,写沙滩上的大雁又要辛苦地往南飞。这里用大雁南迁暗喻人生的奔波劳碌,表达了对漂泊生活的感慨。
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通过江边夜色的描写,抒发了人生如寄、漂泊无定的淡淡愁绪。诗人巧妙地把自然景物和内心感受融为一体,让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体会到那份秋夜的孤寂与人生的无奈。
张问陶
张问陶(1764—1814) ,清代杰出诗人、诗论家,著名书画家。字仲冶,一字柳门。因善画猿,亦自号“蜀山老猿”。嘉庆十九年(1814)三月初四日,病卒于苏州寓所。其生平事迹见《清史稿》卷四八五《文苑》、《清史列传》卷七二《文苑传三》、胡传淮著《张问陶年谱》、《张船山书画年谱》等文献。张问陶著有《船山诗草》,存诗3500余首。其诗天才横溢,价重鸡林,与袁枚、赵翼合称清代“性灵派三大家”,被誉为“青莲再世”、“少陵复出”、清代“蜀中诗人之冠”,也是元明清巴蜀第一大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