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栗园有感

游困归来访栗园,栗园树老再生孙。
莫惊头上见白发,拾栗儿童长几番。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游玩疲惫后回到栗园,看到老栗树又长出新枝的景象,触发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前两句写实景:主人公游玩累了回到栗园,发现老栗树虽然年岁已高,但枝头又冒出了新芽("再生孙"用拟人手法形容新枝像老人的孙辈)。这里老树发新芽的意象暗示了生命轮回的自然规律。

后两句转入抒情:诗人劝慰大家不要为头上出现的白发而惊慌,因为当年捡栗子的孩童如今也已长大成人("长几番"指成长了好几轮)。这里通过"拾栗儿童"的变化,巧妙展现了时间的力量——当年玩耍的孩子和如今白发的主人公形成双重对照,既有人生老去的淡淡哀愁,也有新生命延续的欣慰。

全诗用最朴实的农家场景(栗园、拾栗子),通过"老树新芽""儿童变白发"的对比,道出了"岁月流逝但生命代代相传"的永恒主题。语言如白话般平实,却能在寻常事物中捕捉到动人的诗意,让人读后既感受到时光无情,又体会到生命不息的温暖。

石介

石介(1005-1045)字守道,一字公操。兖州奉符(今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徂徕镇桥沟村)人。北宋初学者,思想家。宋理学先驱。曾创建泰山书院、徂徕书院,以《易》、《春秋》教授诸生,“重义理,不由注疏之说”,开宋明理学之先声。世称徂徕先生。“泰山学派”创始人。关于“理”、“气”、“道统”、“文道”等论对“二程”、朱熹等影响甚大。从儒家立场反对佛教、道教、标榜王权,为宋初加强中央集权提供论据。主张文章必须为儒家的道统服务。曾作《怪说》等文,抨击宋初浮华文风。著有《徂徕集》二十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