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字令 其三
雄藩客帝,尽摧枯拉朽,目无余子。
平等自由还未得,日日侵陵胡底。
边备犹虚,寇兵伺隙,缓急将无恃。
频年征讨,九州依旧残碎。
徒自咄咄书空,毛锥安用,大戟长枪抵。
词赋纵堪悬日月,莫补时艰狂费。
倚剑长吟,凭鞍环顾,欲问天天醉。
流光难返,几乎周甲平岁。
平等自由还未得,日日侵陵胡底。
边备犹虚,寇兵伺隙,缓急将无恃。
频年征讨,九州依旧残碎。
徒自咄咄书空,毛锥安用,大戟长枪抵。
词赋纵堪悬日月,莫补时艰狂费。
倚剑长吟,凭鞍环顾,欲问天天醉。
流光难返,几乎周甲平岁。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好的,我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分析这首诗词。
这首《百字令 其三》是一首充满爱国激情和悲愤情感的作品。诗中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现状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担忧。接下来,我将逐句分析:
1. “雄藩客帝,尽摧枯拉朽,目无余子。” 这句话描绘了当时的强大势力或敌人如同摧枯拉朽一般,似乎无人能敌。作者对此感到担忧和无奈。
2. “平等自由还未得,日日侵陵胡底。” 这里作者提到平等和自由还未实现,每一天都在受到外敌的侵扰。他对此深感不满和忧虑。
3. “边备犹虚,寇兵伺隙,缓急将无恃。” 边疆的防御仍然薄弱,敌人伺机而动。一旦有紧急情况,将会无法依靠。这表达了作者对边疆安全的担忧和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冲突的恐惧。
4. “频年征讨,九州依旧残碎。” 尽管已经多年征战,但国家依然破碎不堪。作者对长时间战争带来的破坏表示悲伤和无奈。
5. “徒自咄咄书空,毛锥安用,大戟长枪抵。” 这里作者表示自己在纸上空发感慨,手中的笔怎能抵挡敌人的大戟长枪呢?表达了对现实无能为力的悲愤和对战争的担忧。
6. “词赋纵堪悬日月,莫补时艰狂费。” 即使文章写得出神入化,也不能解决当前的困难和危机。这是对文人不能改变现实的无奈和批评。
7. “倚剑长吟,凭鞍环顾,欲问天天醉。” 作者倚剑长吟,环顾四周,想要向天发问,但却感到迷茫和沮丧。这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迷茫和对现实的困惑。
8. “流光难返,几乎周甲平岁。” 时光无法倒流,转眼间已经接近甲子之年(六十岁)。这里表达了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无奈。
整首诗充满了悲愤和无奈的情感,表达了对社会现状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担忧。作者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表达,展现了强烈的爱国情感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