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言 其二

胶柱难鼓瑟,甚者当解弦。造车不合辙,出门行莫前。

弦更紊古调,车徒反旧辕。姚虞世既远,雅奏不复宣。

姬公指南作,矩度谁能传。

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比喻和象征的手法,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变革中的困惑和无奈。我们可以逐句解析这首诗的含义:

1. 胶柱难鼓瑟:胶柱是一种古代演奏瑟乐器时用的固定琴弦的装置。这里比喻僵化不变的做法。整句的意思是,用胶将琴柱固定,想要奏出美妙的音乐是很难的。象征着要改变现状,不能墨守成规。

2. 甚者当解弦:到了极端的程度,就应该解下琴弦,重新调整。比喻在僵化的现状无法改变时,应该放弃旧有的方法,寻找新的方式。

3. 造车不合辙:造车时如果不符合原有的车辙,那么车就无法正常行驶。意味着我们如果想要达到目标,首先要顺应现有的规则和路径。

4. 出门行莫前:走出家门,想要前行却找不到合适的道路。比喻在新的环境中找不到方向,迷失了目标。

5. 弦更紊古调:哪怕重新调整琴弦,使音调更加紊乱。意味着即便进行了调整,也很难回归到过去的美好状态。

6. 车徒反旧辕:驾车的人反而回到了旧的车辙上。即使已经找到了新的方向,人们却习惯性地回到过去熟悉的老路上。比喻人们面对变革时的犹豫和保守。

7. 姚虞世既远,雅奏不复宣:远古时期(如尧舜时代)已经过去,高雅的乐章不再被演奏。暗示随着时代变迁,那种理想化或高尚的风尚已经不再。

8. 姬公指南作,矩度谁能传:姬公(指周公)曾作指南,但想要传承这种规范和准则的人又在哪里?比喻周公制定的法则和准则已经难以传承,新的规范和准则难以被理解和接受。

整首诗通过对琴瑟、车辙、乐曲等日常事物的比喻,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当前社会变革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诗中既有对现状的批判,也有对理想状态的向往,反映了诗人对变革的思考和无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