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浙西提举李公(原注:公锡,字宗禹,永嘉人。)

文献凋零半垄云,荆花旧宅冷溪滨。
欲知礼乐千年事,曾寄行藏八帙身。
旌节自天惊隔世,衣冠入地见全人。
鹄袍犹忆谈经处,风雨宫槐暗落薪。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悼念一位名叫李锡(字宗禹)的官员。诗人通过描绘李公生前的学问品格和死后的凄凉,表达了对这位前辈的深切怀念。

首联"文献凋零半垄云,荆花旧宅冷溪滨"用凋零的文献和冷清的旧宅,暗示李公去世后学术传承的中断和故居的荒凉。"半垄云"的意象既描绘了坟头的云雾,也暗喻李公学问如云般高远却已消散。

颔联"欲知礼乐千年事,曾寄行藏八帙身"称赞李公学识渊博,将千年礼乐学问都凝聚在八卷著作中。"行藏"二字既指李公的处世之道,也暗指其著作。

颈联"旌节自天惊隔世,衣冠入地见全人"写李公生前获得的荣誉(旌节)如今已成隔世之事,但下葬时依然保持着完整的衣冠,象征其人格的完美无缺。

尾联"鹄袍犹忆谈经处,风雨宫槐暗落薪"通过回忆李公穿着官服(鹄袍)讲学的情景,与如今风雨中宫槐落叶形成对比。"落薪"既写实景,又暗喻学问传承如薪火相传,如今却已熄灭。

全诗通过今昔对比,将哀思寄托在具体景物中,既展现了李公的学问品格,又表达了对其逝去的惋惜。诗中"云"、"薪"等意象既写实又富有象征意义,让读者能感受到诗人深沉的情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