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是一首充满感慨的诗,描绘了作者对岭后山庄的深厚感情以及对人生的深沉思考。
1. 首句“感慨重来岁月深”,表达了作者因为时间的流逝而再次回到这个地方产生的感慨。时间的深度增加了作者的感触,让他有更多的思考和回忆。 2. “手栽松柏已成林”,作者亲手种植的松柏树现在已经长成了树林,这是对时间长河的最好见证,也表达了作者对这里的深厚情感。 3. “万山自此无南北”,可以理解为诗人站在这里,看到连绵的山脉,感受到自然的宏大与人生的渺小。无论南北,山峦万座,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宇宙无限的敬畏。 4. “一水长流不古今”,诗人看到长流的水,感叹时间的流逝,水不曾因古今的改变而停止流动,象征时间的无情和永恒。 5. “先训丁宁犹在耳”,这里的“先训”可能是指前辈的教导或者家族的训言,这些教诲还时常在耳边回响,对作者有着深远的影响。 6. “老吾寂寞自沾襟”,随着年龄的增长,作者感到了寂寞,这种情绪让他不禁泪湿衣襟。这可能是对人生易老、岁月无情的感叹。 7. “君恩已遂祈閒请”,作者可能感受到了君主的恩泽,实现了自己的愿望,现在他希望过上隐居的生活。 8. “莘野归耕是本心”,最后的这句表达了作者的本心,那就是归隐田园,过上耕种的生活。这可能是他经历了人生的种种之后,最想要的生活状态。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作者对岭后山庄的深情告白,也是他对人生的深沉思考。诗中涵盖了时间、自然、家族、人生等多个主题,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对家族传统的尊重,以及对人生易老和隐居生活的向往。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优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蒲寿宬
名或作寿晟、寿峸。宋末阿拉伯人。与弟蒲寿庚至泉州贸易。度宗咸淳间,知梅州。益、广二王航海至泉州,时寿庚为泉州守,闭城不纳。寿宬密谕寿庚纳款于元,遂于景炎元年同降元朝。有《心泉学诗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