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描绘了一位美丽多情的女子,以及她与情人之间甜蜜又略带遗憾的爱情故事。
上半部分用生动的细节刻画女子的美貌:薄纱衣袖随风飘香,浓密发髻慵懒垂落。她天生丽质,每次梳妆打扮都光彩照人。她爱写诗却少有人懂,只盼着心上人能和她唱和应答。这些描写既展现了女子的出众风姿,也暗示她内心渴望知音。
下半部分转为抒情,写两人爱情的曲折。分别时泪水不断,约定的重逢却总难实现。词人用三个节日场景浓缩了相思之苦——七夕的银河、中秋的庭院、元宵的灯火,这些都是情人本该团聚的佳节。最后两句最动人:后悔当初在花好月圆之夜,只顾着寻常闲坐,没能好好珍惜相聚时光。这种"当时只道是寻常"的遗憾,让整首词的情感更加深沉。
全词就像一组电影镜头,先特写女主角的绰约风姿,再切换到月下缠绵的爱情片段,最后定格在"错过才知珍贵"的人生感悟上。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细腻,把恋爱中那些甜蜜、等待、遗憾都写得格外动人。
朱彝尊
朱彝尊(1629~1709),清代诗人、词人、学者、藏书家。字锡鬯,号竹垞,又号驱芳,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又号金风亭长。汉族,秀水(今浙江嘉兴市)人。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科,除检讨。二十二年(1683)入直南书房。曾参加纂修《明史》。博通经史,诗与王士祯称南北两大宗。作词风格清丽,为浙西词派的创始者,与陈维崧并称朱陈。精于金石文史,购藏古籍图书不遗余力,为清初著名藏书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