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竹为小洞箫吹之合律喜而赋此

琴书馀暇学吹筒,拣得良材制造工。羡汝瘦生偏直节,可人爽籁本虚中。

松间滴沥萧疏雨,空外悠扬婀娜风。清响原来需小凤,镜台长伴当栖桐。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人在读书弹琴的闲暇时光里,自制竹箫并吹奏出美妙音乐的快乐体验。

前四句写制作竹箫的过程:诗人从挑选优质竹材开始,精心制作了一支小洞箫。他特别欣赏这根竹子笔直挺拔、中空有节的特性——"瘦生偏直节"形容竹子修长笔直,"虚中"指竹管中空,这些特质正是制作好箫的关键。

中间四句用生动的比喻描写箫声:像松林间疏落的雨滴声,又像天空中飘荡的柔风。这里用"萧疏雨"和"婀娜风"两个意象,把抽象的乐声转化为具体可感的自然声响,让读者能想象出箫声的清幽悠扬。

最后两句用典故升华主题:"小凤"暗指箫(古有"凤箫"之称),"栖桐"化用凤凰栖梧桐的传说。诗人把竹箫比作凤凰,说它本该栖息在梧桐树上(喻高雅),现在却常伴自己的镜台(日常生活),表达了对这份雅趣的自得之情。

全诗妙在把一件小事写得充满生活情趣:从选材、制作的专注,到吹奏时的陶醉,再到以凤凰自比的满足,层层递进地展现了一个文人闲适雅致的生活片段。诗人用雨声、风声等常见意象描摹音乐,既通俗又富有诗意,让读者能直观感受到他制作乐器、享受音乐的快乐。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