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高耸入云、气势磅礴的仙都山,用生动的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展现了它的雄伟与神奇。
开头两句“发地便擎天,根盘数亩烟”直接点出这座山从地面拔起,仿佛能撑起天空,山脚被云雾环绕,显得神秘莫测。这里用“擎天”夸张地表现了山的高大,而“数亩烟”则形象地描绘了山脚云雾缭绕的景象。
接下来“化工成突兀,辙迹似雕镌”是说这座山像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雕琢而成,山势陡峭,岩石上的纹路如同人工雕刻一般精致。诗人通过这种对比,突出了山的天然之美与奇特形态。
“峭拔殊无倚,孤高众莫肩”进一步强调山的险峻和孤傲。它陡峭挺拔,没有任何依靠,高度远超其他山峰,仿佛无人能及。这里不仅写山的高,也暗含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气质。
最后两句“轩辕从此去,知复几千年”引入了神话色彩,传说黄帝(轩辕)曾在此山升仙。诗人感叹:自从黄帝离开后,这座山已经屹立了几千年?通过历史传说的融入,诗歌增添了悠远的时间感和神秘氛围。
整首诗通过夸张、比喻和神话元素,将仙都山的高峻、孤傲与永恒生动地展现出来,让读者感受到大自然的壮丽和历史的厚重。诗人借山抒怀,或许也在表达对超脱世俗、追求永恒的向往。
陈若拙
陈若拙(955~1018),字敏之,幽州卢龙(今属河北)人。太宗太平兴国五年(980)进士第二。历知州府,累迁兵部郎中、河东转运使。真宗大中祥符四年(1011),擢右谏议大夫、知永兴军府。又移知凤翔府,入拜给事中,出知澶州。天喜二年卒,年六十四。《宋史》卷二六一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