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展现了两位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和各自的人生追求,语言直白却意味深长。
前四句描写两位曾并肩作战的战友如今走上不同道路:一人(对方)已获得朝廷重用("奉紫泥"指接到皇帝诏书),而诗人自己仍渴望在战场上建功立业。"莫指仙山示武夫"一句尤为生动,用调侃语气说"别拿修仙的事来诱惑我这个粗人",既凸显军人直爽性格,又暗含对友人选择的尊重。
中间两句"野人不识中书令"用自嘲口吻说老百姓分不清高官,把你们这些大人物都当成陶渊明、谢灵运那样的隐士名人。这里既有对友人升迁的祝贺,也流露出对田园生活的隐约向往。
最后两句直接回应白居易的求马:你要真想要好马("逸足"),我倒更在意("名姝")美女呢!这种半开玩笑的应答,既展现了文人间的幽默互动,也暗示了两人不同的生活志趣——对方追求仕途,自己更爱美人相伴的闲适生活。
全诗妙在将人生选择、朋友情谊这些严肃话题,用轻松诙谐的日常对话表达出来。没有说教,却在谈笑间传递出"人各有志,互相尊重"的处世智慧,读来亲切自然又耐人寻味。
裴度
晋国文忠公裴度(765年-839年4月21日),字中立,汉族,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东北)人。唐代中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裴度出身河东裴氏的东眷裴氏,为德宗贞元五年(789年)进士。宪宗时累迁司封员外郎、中书舍人、御史中丞,支持宪宗削藩。裴度在文学上主张“不诡其词而词自丽,不异其理而理自新”,反对古文写作上追求奇诡。他对文士多所提掖,时人莫不敬重。晚年留守东都时,与白居易、刘禹锡等借吟诗、饮酒、弹琴、书法以自娱自乐,为洛阳文事活动的中心人物。有文集二卷,《全唐文》及《全唐诗》等录其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