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①

欲向西风酹一尊,乾坤何处著英魂。
百年事过风前烛,千古名传海上村。
香火半龛谁地主,孙枝一叶是君恩。
夕阳满地伤心泪,付与江流自吐吞。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表达了一种深沉的哀思与无奈,借自然景象和历史感慨,抒发了对英雄逝去、时代变迁的复杂情感。

首联(前两句)以"西风酹酒"起笔,像是想对着秋风祭奠一杯酒,但紧接着发出疑问:天地之大,英雄的灵魂该安放在哪里?这里既有对逝去英灵的追念,也暗含英雄无处安身的悲凉。

颔联(三四句)用"风前烛"比喻人生短暂——百年兴衰像风中摇曳的蜡烛随时会熄灭,而英雄的名声却像海上的村落一样永远流传。形成强烈对比:肉体易逝,精神长存。

颈联(五六句)转到现实场景:祠堂里香火冷清(半龛),连供奉者都难寻觅;而英雄的后代(孙枝)仅存一脉,还是靠君王的恩赐才得以延续。这里暗含对世态炎凉的讽刺。

尾联(最后两句)将情绪推向高潮:夕阳把满地光影变成"伤心泪",诗人把这些泪水交给滔滔江水,让江水吞吐消化这份哀愁。这个意象既宏大又凄美,把个人伤感融入永恒的自然中。

全诗通过"西风-烛火-香火-夕阳-江流"这些意象的层层递进,把对英雄的缅怀、对历史无常的感慨、对现实冷落的失望,最终化作与天地共悲的苍凉意境。最打动人的是那种"明知英雄会被遗忘,却仍执着纪念"的矛盾心情,就像我们今天站在古迹前,既感动于历史,又清醒知道一切终将消散的复杂感受。

许相卿

(1479—?)浙江海宁人,字伯台,晚年自号云村老人。正德十二年进士。世宗即位,授兵科给事中。为给事三年,屡上疏言事,尤极言功臣子弟荫官不及中官厮养,皆不听,遂谢病归。嘉靖八年诏养病三年以上不赴都者,落职闲住,遂废。夏言秉政后,招之,谢勿应。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