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 其七
大儿已九龄,椎鲁不解读。
人情世故中,却比乃父熟。
小儿稍秀颖,娇狞常恋娘。
名以黄童名,异日期无双。
一女未离褓,人意颇通晓。
眉目有灵气,两儿无其好。
天下多数人,吾家多一世。
劳劳作牛马,从此日有事。
一身尚如寄,身后何烦思。
婚嫁事便毕,贤愚姑听之。
人情世故中,却比乃父熟。
小儿稍秀颖,娇狞常恋娘。
名以黄童名,异日期无双。
一女未离褓,人意颇通晓。
眉目有灵气,两儿无其好。
天下多数人,吾家多一世。
劳劳作牛马,从此日有事。
一身尚如寄,身后何烦思。
婚嫁事便毕,贤愚姑听之。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朴实直白的语言,描绘了一个普通家庭的温馨与无奈,读来既暖心又带着生活的重量。
家庭成员的生动速写
- 大儿子九岁了,读书不开窍,但待人接物比父亲还老练——笨拙中透着早熟,像块未经打磨的璞玉。
- 小儿子聪明机灵,却总爱黏着母亲撒娇,诗人给他取名"黄童"(东汉神童黄香的典故),寄托了望子成龙的期待。
- 最出彩的是襁褓中的女儿,眉眼灵动胜过两个哥哥——在重男轻女的古代,这种对女儿的偏爱显得格外珍贵。
中年父亲的生存哲学
"天下多数人,吾家多一世"道出平凡人的生存智慧:我们不过是芸芸众生中的普通家庭,但血脉延续本身就是意义。诗人像老黄牛般劳作,明知孩子未来"贤愚难料",仍选择放手——这种"尽人事听天命"的态度,是千万中国父亲的缩影。
诗句外的留白
最后四句尤其动人:诗人说自己像暂住世间的过客,却仍为子女婚嫁操劳。这种矛盾恰恰展现了中国式父母的爱——明知人生短暂,仍愿为孩子燃烧自己。全诗没有华丽辞藻,但字字都是生活熬出的浓汤,至今仍能尝到那份温暖的苦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