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程洁庵五首 其四

儒穷天理释参禅,道炼金丹法自然。
惟有琼蟾通一贯,顶门具眼法身全。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儒、释、道三家修行方式的差异,以及作者心中更高层次的修行境界。

前两句用对比手法: - 儒家追求"天理"(研究宇宙规律),像做学问一样穷尽道理 - 佛教讲究"参禅"(打坐冥想),追求心灵觉悟 - 道教修炼"金丹"(炼丹术),追求长生不老 - 但都还停留在"效法自然"的层面

后两句提出作者的观点: - 只有"琼蟾"(明月象征的纯净境界)能贯通所有修行法门 - "顶门具眼"(额头开天眼)比喻获得真正的智慧 - "法身全"指达到圆满的修行境界

简单来说,诗人认为各家修行都有局限,真正的修行应该超越门派之分,像明月一样纯净通透,最终达到身心圆满的境界。这种思想既有包容性,又追求更高的精神层次。

李道纯

李道纯 ,湖南都梁(武冈)人,宋末元初著名道士。字元素,号清庵,别号“莹蟾子”。精于内丹学。李道纯博学多才,他的内丹理论兼容并包,系统非常完整。其师王金蟾为道教丹功南宗白玉蟾之弟子。李道纯融合内丹道派南北二宗。其内丹理论以“守中”为要诀。 故后人称其为内丹学中的中派。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