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对比手法描绘了古代社会的不公,核心是"劳者不得食,闲人享清福"。
前四句写游手好闲的人:像"石八豆"这种野草籽都能当饭吃(贯钱是串钱的绳子,形容豆子小得像钱眼),整天吃饱了到处玩,从不干农活。这里用野草籽比喻富人吃的粗劣食物都是穷人辛苦种出来的。
中间两句直接对比:城里姑娘穿金戴银吃香喝辣,农妇却顶着烈日汗流浃背。最扎心的是"滴滴"这个象声词,让人仿佛听见汗珠砸在泥土上的声音。
后两句更具体:中午丈夫在地里锄草,妻子送饭,早晚还要去南山抓害虫田鼠。农民从早到晚不得闲,连吃饭都是抽空解决(日卓午指正午太阳最毒的时候),而开头那些闲人却可以整天玩乐。
全诗像一组电影镜头:先给不劳而获者特写,再切到农妇的汗珠,最后拉远展现农民全家忙碌的身影。不用一句议论,就让读者自然感受到"剥削"二字的重量。这种用生活场景说理的方式,比直接骂人更有冲击力。
刘学箕
刘学箕,生卒年均不详(约公元1192年前后,即宋光宗绍熙时期在世),字习之,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刘子恽之孙。生平未仕,但游历颇广,曾“游襄汉,经蜀都,寄湖浙,历览名山大川,取友于天下”(本集陈以庄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