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平望

计程息劳牵,日晚江路永。
连樯如有待,聚泊就村井。
沙明鸥群回,月出人语静。
心清独不寐,况乃风露冷。
因思往来客,终日困驰骋。
得非衣食驱,无乃缘造请。
吾人方外士,素志慕箕颍。
胡为淹水宿,混迹问蛙黾。
丈夫别有念,此意谁得领。
人生未闻道,如何卧烟景。

现代解析

这首诗《泊平望》描绘了诗人夜晚停船靠岸时的所见所感,通过宁静的江村夜景,反衬出对人生奔波的思考和对精神自由的向往。

前半部分写景:
傍晚时分,诗人停下赶路的船只,在江边村庄休息。月光下的沙滩上,鸥鸟成群飞回;人们轻声交谈,四周一片静谧。清凉的风露中,诗人独自清醒,难以入睡。这里用"沙明""月出""人语静"等画面,营造出一种空灵宁静的氛围,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后半部分抒情:
看着眼前宁静的景象,诗人突然想到那些终日奔波的路人——他们被衣食所迫,或为名利所累,永远在匆忙赶路。而自己虽向往隐士生活("方外士"指超脱世俗的人,"箕颍"是古代隐士居住的地方),此刻却和普通旅人一样混迹于市井。最后他发出感慨:如果还没参透人生真谛,就算躺在美景中也难获真正的安宁。

诗的核心矛盾:
表面写的是夜泊时的闲适,实际透露的是知识分子的精神困境——既渴望超脱世俗,又不得不面对现实生活的拉扯。诗中"混迹问蛙黾"(与田间蛙虫为伍)的自我调侃,和结尾"如何卧烟景"的反问,都体现了这种矛盾。这种对人生意义的追问,在今天依然能引发共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