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唐代官员下班后的文人雅集场景,展现了知识分子的精神追求和谦逊品格。
全诗可以分成三个部分来理解:
第一部分(前四句)写下班后的聚会。诗人下班后马车回家,心里惦记着和文人朋友们的聚会。聚会上大家吟诗作赋,有人写诗像文坛领袖那样雄浑有力,有人写史像优秀史官那样严谨厚重。这里用"宗伯"和"良史"两个典故,赞美朋友们的才华。
第二部分(中间四句)写聚会中的诗歌创作。诗人们吟诵鲍照、谢灵运等前贤的诗作,这些经典作品让现场氛围更加高雅。窗外秋雨寒霜中传来大雁鸣叫,夜晚树上鸟儿啼鸣,自然声响与室内吟诗声相互应和。
第三部分(最后四句)写诗人的自谦。诗人说朋友们才思敏捷,早已享有盛名,而自己只能惭愧地陪坐其中,甚至想烧掉砚台(表示不敢再写诗)。这种表面自谦实则暗含对自己要求的严格,体现了文人的风骨。
全诗亮点在于: 1. 用"雨霜鸿唳"等自然意象烘托诗会氛围 2. 通过对比他人才华与自我谦逊,展现文人相重的情怀 3. "焚砚"的夸张说法生动表现了诗人的谦逊态度
这种描写文人雅集的作品,让我们看到古代知识分子在公务之余追求精神生活的雅趣,以及他们相互欣赏、自我鞭策的品格。
冯伉
冯伉,原为魏州元城(今河北大名)人,父亲冯玠迁居,改籍贯为京兆(治今陕西西安)。元和4年逝,享年六十六岁,获追赠礼部尚书。《全唐诗·卷330》录有他两首诗:《和权载之离合诗(时为给事中)》、《享文恭太子庙乐章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