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登黄鹤楼

丹楼天外峙,皓月空中行。
银涛与玉魄,相迸出光明。
树暗汉阳渡,云低鄂渚城。
不知何处笛,解作落梅声。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月夜登黄鹤楼的景象,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所见所感。

首句“丹楼天外峙”,形象地勾勒出黄鹤楼矗立在天空中的壮观景象,楼身红艳夺目,仿佛悬挂于天际,给人一种豪迈大气的感觉。

次句“皓月空中行”,紧承上句,描述皓月在空中缓缓移动的动态画面,夜晚的月光与红艳的楼身相互映衬,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神秘的氛围。

接下来,“银涛与玉魄,相迸出光明”,这句将月光比喻成银白的波涛,而皓月则如同玉制的月魄,两者互动中散发出耀眼的光明。这里运用了生动的比喻,传递出月光与楼身交汇的美妙景象。

“树暗汉阳渡,云低鄂渚城”两句,诗人通过描写树影浓密掩映的汉阳渡口和被低垂云雾笼罩的鄂渚城,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内容,使整个画面更加立体生动,仿佛置身于这梦幻般的夜景之中。

最后,“不知何处笛,解作落梅声”,诗人以疑问的语气,表达了对远方传来的笛声的好奇和向往。笛声恰似落梅之音,给人以凄美悠扬之感,使得整首诗的情感更加深远和悠长。

整首诗以黄鹤楼为背景,通过月光、楼身、自然景观等元素的描绘,营造出一幅静谧而富有诗意的夜景图。诗中既有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有对远方笛声的遐想,体现了诗人内心丰富的情感世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