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烧松明火次韵黄养正
银炉炽炭麒麟红,销金帐煖熏笼烘。
爨下有蜡可代薪,笑我夜寒痴坐然枯松。
贫富贵贱何不公,安能排云叫呼天九重。
空怜尔松生抱有用材,不遇匠石梁栋施帡幪。
盘根错节屹立冻不死,凛凛劲气犹足排严冬。
颠崖峭壁人迹绝,闲云流水相冥濛。
胡为明不能保身,丁丁斧斤山其童。
鹑衣百结缩如猬,地炉拥膝便可闲从容。
当年榷油幸不严汝禁,馀用尚及斯民穷。
阳和无声入骨髓,不知夜雪没屋霜横空。
但见濛濛香雾霭四壁,红煇紫焰明窗栊。
禦寒何必裘蒙茸,盎然一室回春风。
何当散作一天煖,坐令四海尽在春风中。
爨下有蜡可代薪,笑我夜寒痴坐然枯松。
贫富贵贱何不公,安能排云叫呼天九重。
空怜尔松生抱有用材,不遇匠石梁栋施帡幪。
盘根错节屹立冻不死,凛凛劲气犹足排严冬。
颠崖峭壁人迹绝,闲云流水相冥濛。
胡为明不能保身,丁丁斧斤山其童。
鹑衣百结缩如猬,地炉拥膝便可闲从容。
当年榷油幸不严汝禁,馀用尚及斯民穷。
阳和无声入骨髓,不知夜雪没屋霜横空。
但见濛濛香雾霭四壁,红煇紫焰明窗栊。
禦寒何必裘蒙茸,盎然一室回春风。
何当散作一天煖,坐令四海尽在春风中。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寒夜里烧松木取暖的场景,但诗人通过这个日常画面,表达了对社会不公的愤懑和济世救民的理想。
开头写富贵人家用银炉炭火取暖,而穷人只能烧松木。诗人用对比手法质问:为什么贫富差距这么大?松树本是栋梁之材,却只能当柴烧,就像人才被埋没。这里松树象征着怀才不遇的寒士。
接着赞美松树顽强的生命力,能在严寒中屹立不倒。但笔锋一转,说这样的好材料却被砍来当柴烧,暗示社会对人才的浪费。诗人穿着破衣蜷缩在地炉边,却从松明火中感受到温暖,联想到松树还能榨油造福百姓,比当柴烧更有价值。
最后诗人由小见大:不仅自己取暖,更希望这温暖能传播天下,让所有人都能沐浴在春风中。这里"春风"象征着诗人渴望的公平、温暖的社会。
全诗以烧火取暖为切入点,用松树的遭遇隐喻人才被埋没,最后升华到济世理想。语言朴实但意境深远,既有对现实的批判,又充满人文关怀,展现了古代知识分子"达则兼济天下"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