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维舟君山看月二首(一本作长律一首) 其二

熠耀游何处,蟾蜍食渐残。
棹翻银浪急,林映白虹攒。
练彩连河晓,冰晖压树乾。
夜深高不动,天下仰头看。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中秋之夜在君山赏月的场景,充满了奇幻色彩和壮阔意境。

前两句用萤火虫和月食的自然现象开场:萤火虫不知飞到哪里去了,月亮(蟾蜍代指)正慢慢被阴影吞噬。这里通过"食渐残"暗示时间推移,月亮从被云遮蔽到逐渐重现的过程。

中间四句用一连串动态画面展现月光下的奇幻景象:船桨翻起银浪,树林映出白虹般的光束。月光像白练般连接河面与曙光,清冷的月辉压弯了挂满霜的树枝。诗人用"银浪""白虹""练彩""冰晖"等银色系词汇,营造出月光笼罩下晶莹剔透的童话世界。

最后两句达到高潮:夜深人静时,明月高悬不动,天下人都仰头观赏。这里既写实景,又暗含深意——明月永恒不变,而人世沧桑,所有人都在同一轮明月下获得心灵慰藉。诗人通过这个仰望的镜头,把个人体验升华为人类共通的月夜情怀。

全诗就像一组月光下的电影镜头,从近处的萤火虫、船桨、树林,拉到远处的河面、天空,最后定格在万人仰首的广角画面,展现出中秋月色既清冷又温情的双重魅力。

李群玉

李群玉(808~862),字文山,唐代澧州人。澧县仙眠洲有古迹“水竹居”,旧志记为“李群玉读书处”。李群玉极有诗才,他“居住沅湘,崇师屈宋”,诗写得十分好。《湖南通志·李群玉传》称其诗“诗笔妍丽,才力遒健”。关于他的生平,据《全唐诗·李群玉小传》载,早年杜牧游澧时,劝他参加科举考试,并作诗《送李群玉赴举》,.但他“一上而止”。后来,宰相裴休视察湖南,郑重邀请李群玉再作诗词。他“徒步负琴,远至辇下”,进京向皇帝奉献自己的诗歌“三百篇”。唐宣宗“遍览”其诗,称赞“所进诗歌,异常高雅”,并赐以“锦彩器物”,“授弘文馆校书郎”。三年后辞官回归故里,死后追赐进士及第。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