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武亲王墓前古松歌

岂有吹箫不用竹,碣语分明我王属。一百三十六营贼,争向将军马头哭。

功成身殁何忧劳,毅魄上烛星辰高。独有坟旁老松树,郁勃时藉风悲号。

枝干周围六十丈,礌砢未肯扶摇上。俨然广厦万间庇,岂藉飞涛半空响。

松山战罢搜松材,此树曾盟带砺来。盘拿直学虬龙走,灵爽将疑幢盖开。

中间却有凌云势,兀傲不受鬼神制。百尺以上若楼耸,五步之内已绿闭。

偃蹇略比梅花枝,人世炎凉总不知。偶遭风雪皮肉坏,苍髯翠鬣仍支离。

我来趋拜墓门侧,一缕天光入松色。斜阳闪闪隐残红,白发萧萧变深黑。

韦毕不作谁能图,王维之诗今有无。惟余丞相祠堂柏,万古峥嵘两大夫。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棵矗立在肃武亲王墓前的古老松树,通过松树的形象赞颂了亲王的功绩与精神。全诗分为几个层次:

1. 历史背景:开头提到亲王平定叛乱("一百三十六营贼")的功绩,死后仍被怀念("争向将军马头哭"),暗示他生前威严而受人敬仰。

2. 松树的象征: - 力量与坚韧:松树"枝干周围六十丈",像虬龙般盘曲("盘拿直学虬龙走"),树干粗壮得能遮蔽万间房屋,象征亲王生前的护国之力。 - 忠诚与永恒:松树是当年松山之战后栽种的("松山战罢搜松材"),如同亲王的誓言般长久存在("曾盟带砺来"),代表功业不朽。 - 孤傲与超脱:松树"兀傲不受鬼神制",不受风雪摧折("偶遭风雪皮肉坏"仍挺立),暗喻亲王刚正不阿的品格。

3. 情感升华: - 诗人拜谒时,夕阳下的松树("斜阳闪闪隐残红")与自己的白发形成对照,暗示时间流逝但精神永存。 - 结尾将松树比作诸葛亮祠堂的柏树("丞相祠堂柏"),称二者同为"万古峥嵘两大夫",把亲王与千古名相并列,突出其历史地位。

核心魅力:全诗用一棵古松串联起对英雄的追忆。松树既是亲王精神的化身,也是历史见证者。诗人没有直接歌颂亲王,而是通过松树的雄伟、顽强和永恒,让读者自然感受到亲王生前的威严与死后的不朽。这种"以物喻人"的手法,比直白的赞美更含蓄有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