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河豚

君不见楚王渡江萍如日,剖而食之甜似蜜。
河魨本自食杨花,花结浮萍萍结实。
又不见越王食鱠遗其馀。中流化作王馀鱼。
河魨本是当年物,尚带西子胸前酥。
春江摇摇波面暖,蒌蒿蒙茸芦笋短。
嫩肥初破鳖裙重,腻白细挑羊脑满。
嗟予二年留江城,嗜此不去迟吾行。
鲈鲜便觉官可叶,雁美却得人呼卿。
邻翁劝我知机早,有毒伤人如鸩鸟。
世闲万事是机穽,此外伤人亦非少。
我生有命悬乎天,饱死终胜饥垂涎。
君看子美牛炙死,若死严武尤可怜。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以河豚为主题,通过历史典故和生动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美食的痴迷和豁达的人生态度。

全诗可分为三部分: 1. 历史典故部分(前八句): 用楚王渡江吃浮萍、越王吃鱼生的典故,把河豚比作历史名物,说它带着西施胸前的香气。这种夸张联想让河豚显得珍贵诱人。

2. 美食描写部分(中间八句): 用"嫩肥初破""腻白细挑"等生动词汇,描写春天吃河豚的最佳时节。提到自己为吃河豚在江城多留两年,甚至觉得当官都不如吃鲈鱼痛快,展现吃货本色。

3. 人生感悟部分(最后八句): 邻居劝他河豚有毒,他却说世间危险无处不在。用"饱死终胜饥垂涎"的金句,表明宁愿冒险吃饱也不愿饿着流口水的态度。最后举杜甫吃牛肉撑死的例子,幽默地说比起被严武害死,为美食而死反而更值。

全诗妙在: - 把危险美食写得令人垂涎 - 用历史名人抬升河豚身价 - 在谈吃中融入"人生苦短及时行乐"的哲理 - 语言生动形象,比如"春江摇摇波面暖"的画面感 - 最后用自嘲语气化解吃河豚的风险,显得洒脱

本质上是用吃河豚这件事,表达"人生充满风险,不如痛快活一场"的生活智慧。

周承勋

广德人,字希稷。高宗绍兴二年进士。知昆山县,政平讼简,民为感悦。有《清閟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