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东去 其二 九日作
倦游老眼,放閒身、管领黄华三日。
客子秋高,茅舍外、满眼秋岚欲滴。
泽国清霜,澄江爽气,染出千林赤。
感时怀古,酒前一笑都释。
千古栗里高情,雄豪割据,戏马空陈迹。
醉里谁能知许事,俯仰人间今昔。
三弄胡床,九层飞观,唤取穿云笛。
凉蟾有意,为人点破空碧。
客子秋高,茅舍外、满眼秋岚欲滴。
泽国清霜,澄江爽气,染出千林赤。
感时怀古,酒前一笑都释。
千古栗里高情,雄豪割据,戏马空陈迹。
醉里谁能知许事,俯仰人间今昔。
三弄胡床,九层飞观,唤取穿云笛。
凉蟾有意,为人点破空碧。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写的是作者在重阳节登高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秋日的豪迈与人生的感慨。
上片(前三句)写眼前秋景:疲惫的旅人放下繁忙,给自己三天时间欣赏菊花。站在茅屋外,满眼都是浓得快要滴落的秋色。江南的霜露、清澈江面的爽朗气息,把整片树林都染红了。面对这样的美景,那些感时伤怀的情绪,都在举杯一笑间消散了。
下片转入怀古抒情:想到陶渊明(栗里)的高洁品格,还有历史上那些争夺霸业的英雄,如今他们的戏马台只剩遗迹。醉醺醺时谁还能明白这些事呢?人间兴衰不过是一俯一仰的瞬间。此时只想在高楼上吹响穿云裂石的笛子,看那善解人意的月亮,故意在碧空中露出脸来,仿佛要为人照亮这片澄澈的秋空。
全词最妙处在于将沉重的历史感慨与洒脱的人生态度完美结合。上片用浓墨重彩描绘绚烂秋色,下片突然转入对历史虚无的思考,但最终又以"凉蟾有意"的灵动笔触化解沉重。特别是"酒前一笑都释"和"俯仰人间今昔"两句,把文人面对世事变迁时那种既清醒又豁达的心态表现得淋漓尽致。词中"染出千林赤"的秋景与"穿云笛"的意象相映成趣,既有视觉冲击力又有听觉想象力,展现出秋天特有的壮美与苍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