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大司马席上酒余献诗

玉门开府大元戎,樽俎雍雍礼士风。
词翰古今悬赤帜,歌谣彝夏听彤弓。
弃襦宾客从江左,卷幔峰峦是鲁中。
自愧郗生能入幕,不教沦落卧新丰。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高级将领举办的宴会场景,展现了文人雅士与军事统帅之间的风雅互动。全诗通过四个层次展开:

1. 宴会气象(前两句)
开篇用"玉门关的大将军"形容主人地位显赫,但宴席上却充满文人雅会的和谐氛围。这里"樽俎"指酒器食具,"雍雍"形容和谐,展现武将也有礼贤下士的风度。

2. 才华展示(三四句)
描写宴会上文人墨客各显身手:有人展示古今文采如高举红旗般耀眼,有人吟唱民间歌谣伴着彤弓(红色弓箭)的铿锵节奏。通过文武意象的交融,展现宴会雅趣。

3. 宾客风采(五六句)
用两个典故形容来宾:像东汉王霸那样放弃儒生服饰的江南才子,又如李白笔下卷起帘幕就能看见鲁地山川的雅士。说明宾客都是抛弃世俗、寄情山水的风流人物。

4. 自我感慨(末两句)
诗人自比东晋郗超(曾入幕府为参军),庆幸能参与这样的盛会,不必像唐代马周那样怀才不遇、借酒消愁。表达了对知遇之恩的感激和文人价值的实现。

全诗亮点在于:
- 用"彤弓""赤帜"等红色意象贯穿,既呼应军营氛围又彰显文采
- 通过"弃襦""卷幔"等动作描写,生动展现文人洒脱形象
- 结尾用"新丰客"的典故反衬,突出当下际遇的可贵

诗人巧妙融合了军旅气象与文人雅趣,在觥筹交错间展现了唐代文人既向往功业又保持风骨的精神面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