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祖太博借山居要术

经济谅周当世务,收藏敢秘老农书。
相逢莫羡山居好,归去蓬山有直庐。

现代解析

好的,我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分析这首诗《答祖太博借山居要术》。

这首诗是回答朋友祖太博借山居要术的回应,表达了诗人对于山居生活的理解和态度。接下来我会逐句分析:

1. “经济谅周当世务”: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理解和处理事务的能力。“经济”在这里可以理解为对资源和事务的管理和安排。“谅周”则表达了诗人处理事务时思虑周全、公正合理的态度。总的来说,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事务有着深思熟虑和周全处理的能力。

2. “收藏敢秘老农书”: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对于知识的态度。“收藏”可以理解为保存和积累知识,“敢秘”则表达了诗人珍视这些知识的态度,甚至将其视为秘密一般珍藏。“老农书”则具体指出了这些知识的来源,即来自农业和农村的书籍和经验。诗人愿意珍藏这些书籍,说明他非常重视农业和农村的知识。

3. “相逢莫羡山居好”: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山居生活的看法。诗人劝告朋友不要过于羡慕山居生活,暗示山居生活并非完全如人们想象的那么美好和理想化。

4. “归去蓬山有直庐”:这句诗进一步阐述了诗人的观点。诗人表示,即使人们真的去了山居,也可能会发现现实并不如想象中的那么美好。“蓬山”在这里可以理解为象征山居或者隐居的地方,“直庐”则可能指简单的住所或小屋。诗人暗示山居生活可能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有华丽的居所和悠闲的生活,而可能只是简单的居住和生活。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对于山居生活的理解和态度,告诉读者不要过于理想化和羡慕山居生活,现实可能会有所不同。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对于知识和农村经验的珍视和尊重。整首诗语言质朴易懂,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活和知识的独特见解。

余靖

(1000—1064)韶州曲江人,初名希古,字安道。仁宗天圣二年进士。累迁集贤校理,以谏罢范仲淹事被贬监筠州酒税。庆历中为右正言,支持新政。使契丹,还任知制诰、史馆修撰。再使契丹,以习契丹语被责,复遭茹孝标中伤,遂弃官返乡。皇祐四年起知桂州,经制广南东西路贼盗。寻又助狄青平定侬智高,留广西处置善后事宜。加集贤院学士,徙潭、青州。嘉祐间交阯进扰,任广西体量安抚使。后以尚书左丞知广州。有《武溪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