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歌颂了一位为国尽忠的官员常理斋,用简单有力的语言刻画了他的崇高品格和悲壮结局。
前四句直白地表达了这位臣子的责任感:他鞠躬尽瘁是尽本分,牺牲生命也理所应当。只要能保全民族大义,就顾不上牵挂自己的儿女了。这里用"宁复念孤儿"的反问,凸显出他舍小家为大家的决绝。
五六句用了两个历史典故:温序被敌人俘虏时咬断胡须表明不屈,睢阳守将张巡在城破时咬碎手指表达愤恨。这两个画面感极强的细节,生动表现了常理斋像古代忠烈一样坚贞不屈。
最后两句最打动人:成都浣花溪的老百姓谈起他时,至今仍忍不住悲伤。这说明他不仅是个官方表彰的忠臣,更是个被百姓真心爱戴的好官。一个"尚"字,道出了人民对他绵延不绝的怀念。
全诗没有华丽辞藻,就像老百姓聊天一样朴实,但字字饱含深情。它告诉我们:真正被历史记住的英雄,永远是那些把责任看得比生命重、把百姓放在心上的普通人。这种跨越时空的感动,正是这首诗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