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渔舍

渔家在何许,舛駮岩下石。
花树几株芳,湖山数峰碧。
窊樽亭遂古,双阙天自辟。
锦绣入茨舍,藤萝封筀栅。
吾为江上游,形苦世间役。
心驰定沙步,舟行过檐隙。
浪翁底镌铭,太尉此居宅。
岂若斯人徒,风云相主客。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隐逸在山水间的渔家生活,表达了诗人对自由闲适的向往和对世俗束缚的厌倦。

开头四句用白描手法勾勒渔家环境:渔家在哪呢?就在那乱石嶙峋的岩下。几株花树开得正艳,湖光山色中几座青峰格外苍翠。这里用简单的景物排列就营造出远离尘嚣的意境。

中间六句继续描写这个世外桃源:古老的窊樽亭(一种石制酒器造型的亭子),天然形成的双阙(像宫门一样的山形),简陋的茅屋却像穿着锦绣,藤萝爬满了竹篱笆。这些描写都突出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交融。

最后六句是诗人的感慨:我在江上漂泊,身心都被世俗事务所累。当小船经过渔家屋檐时,突然心生向往。这里用"浪翁"(指渔夫)和"太尉"(高官)作对比,说那些追逐名利的人,哪比得上这里的居民,能与风云为伴,过着自在的生活。

全诗最动人的是最后两句"岂若斯人徒,风云相主客",用风云这样变幻无常的自然现象作为朋友,生动表现了隐士超然物外、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生活状态。诗人通过渔家这个载体,实际上表达了自己对精神自由的渴望。

薛季宣

薛季宣(1134~1173),字士龙,号艮斋,学者称艮斋先生,永嘉(今浙江温州市鹿城区)人,南宋哲学家,永嘉学派创始人。薛徽言之子。少时随伯父薛弼宦游各地。17岁时,在岳父处读书,师事袁溉,得其所学,通礼、乐、兵、农,官至大理寺主簿。历仕鄂州武昌县令、大理寺主簿、大理正、知湖州,改常州,未赴而卒。反对空谈义理,注重研究田赋、兵制、地形、水利等世务,开创永嘉事功学派先志。著有《浪语集》、《书古文训》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