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州送判官

来时健笔佐嫖姚,去折槐花度野桥。
谁见尊前此惆怅,一声歌尽路迢迢。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送别判官的场景,充满离别的惆怅和对友人前程的祝福。

前两句"来时健笔佐嫖姚,去折槐花度野桥"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判官来时的意气风发和离别时的潇洒从容。"健笔佐嫖姚"用将军霍去病的典故,暗喻判官才华横溢、建功立业;"折槐花"这个动作既点明送别的季节(槐花开放的初夏),又暗示着轻松上路的心情。

后两句"谁见尊前此惆怅,一声歌尽路迢迢"将视角转向送别者。酒宴上的歌声渐渐消散,只留下漫长的路途和送行人的惆怅。这里的"一声歌尽"特别动人,仿佛所有的不舍都凝结在这最后的歌声中。

全诗最打动人心的,是它用简单常见的意象(槐花、野桥、酒杯、歌声)勾勒出一幅生动的送别图,让读者能真切感受到:即便是在古代,朋友间的离别之情也和今天一样真挚。诗人没有直接说"我很难过",而是通过"谁见惆怅"这样含蓄的表达,让离愁更加耐人寻味。

赵嘏

赵嘏(约806年——约853年),字承佑,楚州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人,唐代诗人。约生于宪宗元和元年(806年)年轻时四处游历, 大和七年预省试进士下第, 留寓长安多年, 出入豪门以干功名, 其间似曾远去岭表当了几年幕府。 后回江东, 家于润州(今镇江)。会昌四年进士及第,一年后东归。 会昌末或大中初复往长安, 入仕为渭南尉。 约宣宗大中六、七年(852年、853年)卒于任上。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