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戌民风近体寄叶给事八首 其六

一经水旱便流离,风景萧条思惨悽。
到处唤春空有鸟,连村报晓寂无鸡。
颓垣废井荒芜宅,垢面蓬头瘦损妻。
更有社公同寂寞,年来不复享豚蹄。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灾荒后农村破败凄凉的画面,用老百姓的视角道出了生活的艰难。

开头两句直接点明主题:只要遇到水灾旱灾,百姓就不得不四处逃荒,整个乡村一片萧条,让人看了心里难受。这里用"流离"二字生动表现了灾民像无根浮萍一样漂泊的状态。

中间四句用具体的生活细节展现荒凉景象:树上只有鸟儿徒劳地叫着春天(暗示春天本该充满希望,现在却毫无生机),整个村子都听不到鸡叫声(说明连家禽都养不起了)。倒塌的围墙、干枯的水井、荒废的房屋,还有面黄肌瘦的妻子——这些细节像电影镜头一样,把苦难具象化地呈现在我们眼前。

最后两句特别耐人寻味:连土地神(社公)都冷冷清清,很久没人用猪蹄来祭祀了。这个神来之笔用神仙的"失业"暗示人间苦难之深——老百姓自己都吃不上饭,哪还有余力供奉神明呢?

全诗没有直接说"百姓很苦",但通过空巢、荒宅、瘦妻、冷灶这些日常细节,让读者真切感受到灾荒的可怕。最打动人的是那种无声的绝望:没有痛哭流涕的描写,但处处透着心酸,这种克制的表达反而更有力量。

龚诩

龚诩(1381~1469)明代学者。一名翊,字大章,号纯庵,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属江苏)人。建文时为金川门卒,燕兵至,恸哭遁归,隐居授徒,后周忱巡抚江南,两荐为学官,坚辞,有《野古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