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君泽以白叠扇求诗
王郎手持白叠扇,过我草堂求作歌。
作歌鄙俚岂足道,巴唱吴歈争不多。
此扇骨格能抱节,配以楮生如玉雪。
卷舒自我付等閒,用舍繇人不须说。
冬则守寒归箧笥,夏则招凉解炎热。
君不见齐纨出入君怀袖,晚景可怜中道绝。
我歌此扇止于斯,莫羡团圆似秋月。
诸君诸君听我歌,昔人解此唯东坡。
一朝饱吃惠州饭,富贵一场春梦婆。
作歌鄙俚岂足道,巴唱吴歈争不多。
此扇骨格能抱节,配以楮生如玉雪。
卷舒自我付等閒,用舍繇人不须说。
冬则守寒归箧笥,夏则招凉解炎热。
君不见齐纨出入君怀袖,晚景可怜中道绝。
我歌此扇止于斯,莫羡团圆似秋月。
诸君诸君听我歌,昔人解此唯东坡。
一朝饱吃惠州饭,富贵一场春梦婆。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叫王君泽的人拿着一把白叠扇(一种素雅的折扇)来找诗人求诗的故事。诗人用轻松幽默的口吻,通过描写这把扇子,表达了对人生智慧的思考。
全诗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1. 扇子的品格(前八句): 诗人说这把扇子"骨格能抱节"(扇骨结实有韧性),配上"楮生如玉雪"(洁白的扇面),就像一个有气节的人。它随季节变化"冬藏夏用",暗喻人应该像扇子一样懂得进退——该低调时就收起来("归箧笥"),该展现价值时就发挥作用("解炎热")。
2. 富贵如浮云(中间四句): 用"齐纨"(名贵丝绸做的扇子)作对比,说那些华贵的扇子虽然曾经被主人珍爱,但最终都会被抛弃。暗示荣华富贵就像过眼云烟,不必过分追求。
3. 人生真谛(最后六句): 诗人用苏东坡被贬惠州依然豁达的典故,点明主旨:人生就像一场春梦,不必执着于富贵圆满("莫羡团圆似秋月"),要像这把白叠扇一样保持本真,像苏东坡一样看淡得失。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 用日常小物(扇子)讲人生大道理 - 语言通俗幽默(比如"巴唱吴歈争不多"自嘲诗写得不好) - 通过对比(白叠扇vs齐纨扇)突出朴素生活的可贵 - 结尾用苏东坡的典故,让道理更有说服力
本质上是在告诉人们:做人要像这把朴素的扇子,能屈能伸;看待富贵要像苏东坡,保持豁达——这才是真正的人生智慧。
龚诩
龚诩(1381~1469)明代学者。一名翊,字大章,号纯庵,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属江苏)人。建文时为金川门卒,燕兵至,恸哭遁归,隐居授徒,后周忱巡抚江南,两荐为学官,坚辞,有《野古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