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贤堂

文昭文定与文忠,内翰元之共四公。
政事风流俱第一,典刑人物更谁同。
能诗只有东坡老,到处唯寻六一翁。
欲遣滁阳招作客,五星同聚此堂中(同上书卷四二《淮南东路·滁州》)。

现代解析

这首诗《四贤堂》用大白话讲,就是夸四位宋代牛人(文昭、文定、文忠、元之)在滁州留下的政治和文化遗产。

前四句说:这四位大佬(用"文"字开头的尊称代指)都是顶尖的治国能手,品德才干无人能比。这里用"风流"不是指浪漫,而是说他们执政风格潇洒利落,"典刑"指他们树立的行为标杆。

后四句转到文化层面:提到苏轼(东坡)和欧阳修(六一居士)这两位文豪,说只有他们能继承四贤的文脉。最后两句最有画面感:诗人想邀请五位先贤(四贤+欧阳修)的灵魂来滁州聚会,让他们的精神在这座纪念堂里"五星连珠"。

全诗亮点在于:
1. 用"五星同聚"这种天文现象比喻先贤精神汇聚,既形象又显尊崇
2. 通过苏轼、欧阳修两位大众熟悉的文人作桥梁,让普通读者更容易理解四贤的地位
3. 最后构建出跨越时空的"团建"场景,让严肃的纪念主题变得生动有趣

本质上是在说:滁州这个地方因为有过这些牛人,变得特别有文化底蕴。就像现在某个城市如果出过几位大科学家,后人建个纪念馆也会很自豪。

张商英

(1043—1122)蜀州新津人,字天觉,号无尽居士。张唐英弟。英宗治平二年进士。调通川主簿。熙宁中以章惇荐,权检正中书礼房公事,擢监察御史里行。坐事责监荆南税。哲宗初为开封府推官,屡诣执政求进,反对稍更新法,出提点河东刑狱,连徙数路。哲宗亲政,召为右正言,迁左司谏,力攻元祐大臣司马光、吕公著等。徽宗即位,迁中书舍人,崇宁初为翰林学士,寻拜尚书右丞,转左丞。与蔡京议政不合,罢知亳州,入元祐党籍。大观四年拜尚书右仆射,变更蔡京所为,为政持平。为台臣疏击出贬。后还故官职卒。谥文忠。有《神宗正典》、《无尽居士集》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