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古三首 其一 高村
高村数家村,村东有老妪。
白发而蓬垢,新霜被昏雾。
自言良家子,归作刘家妇。
六十还缉麻,五十且织布。
省身少年日,条桑能上树。
年侵筋力薄,遂为儿子恶。
小儿弃种田,奢心趋瓦注。
大儿能作家,累累仓箧富。
前年岁除夜,萧萧风雪暮。
割羊酴美酒,妻孥各团聚。
健妇不放杯,娇儿不舍箸。
老物实耄荒,曾不值一顾。
馀命系微丝,淫淫涕沾污。
忆昔乳儿时,饥肠分雀哺。
新燕不辞巢,方知旧情误。
一妇前致语,劝妪妪且去。
老媪生三儿,今者邻家住。
白发而蓬垢,新霜被昏雾。
自言良家子,归作刘家妇。
六十还缉麻,五十且织布。
省身少年日,条桑能上树。
年侵筋力薄,遂为儿子恶。
小儿弃种田,奢心趋瓦注。
大儿能作家,累累仓箧富。
前年岁除夜,萧萧风雪暮。
割羊酴美酒,妻孥各团聚。
健妇不放杯,娇儿不舍箸。
老物实耄荒,曾不值一顾。
馀命系微丝,淫淫涕沾污。
忆昔乳儿时,饥肠分雀哺。
新燕不辞巢,方知旧情误。
一妇前致语,劝妪妪且去。
老媪生三儿,今者邻家住。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农村老妇人的悲惨故事,用白描手法展现了底层老人的生存困境和亲情冷漠。
全诗分三个部分:
1. 老妇人的现状(开头到"曾不值一顾"):
- 住在破败的高村,满头白发脏兮兮的
- 年轻时是体面人家的女儿,嫁到刘家后辛苦劳作(60岁还在搓麻线,50岁还在织布)
- 回忆年轻时身手矫健能爬树采桑叶
- 如今年老体衰,遭儿子们嫌弃
2. 儿子的不孝("前年岁除夜"到"曾不值一顾"):
- 小儿子不务正业,沉迷赌博
- 大儿子虽然会持家,但只顾自己囤积财富
- 过年全家吃羊肉喝美酒,却没人理睬老母亲
- 用"老物"这种侮辱性称呼,把母亲当累赘
3. 老妇人的心酸("馀命系微丝"到结尾):
- 想起当年饿着肚子也要喂孩子的艰辛
- 用"新燕不辞巢"反衬人不如鸟,孩子不懂反哺
- 最后被邻居妇人劝走,暗示连儿子家都住不下去
诗歌亮点:
- 对比手法:年轻能干vs老无所依,燕子反哺vs儿子不孝
- 细节真实:"不放杯""不舍箸"生动展现家人冷漠
- 语言质朴:全用老百姓的大白话,但字字扎心
反映的社会现实:
- 古代农村老人的生存困境
- 传统孝道在利益面前的崩塌
- 多子女家庭中的赡养推诿问题
这首诗像一部微型纪录片,让我们看到在古代光鲜的"孝道"标签下,真实存在的老人苦难。今天读来依然发人深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