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雨

凄其望云汉,旱饥何频年。
去岁秋后雨,沟壑仅少年。
春耕问菑畬,馌妇多嘉言。
夏耘喜优渥,驿驿生翠烟。
不雨宁几日,已复忧亏愆。
伤弓慨心事,过计乃不然。
风雷变俄顷,肤寸速九天。
夜坐听倾倒,朝起望渺绵。
时哉此甘霔,不后亦不先。
我无负郭资,墨突非所怜。
但愿时丰登,有粟均里廛。
岁晚称寿觞,一笑生春妍。
彼苍其或者,副此心拳拳。
拜赐盈百室,敬诵良耜篇。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农民对雨水的渴望和丰收的期盼,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朴素的生活愿望。

开头写农民仰望天空盼雨,因为连年干旱让人痛苦。去年秋天只下了一点雨,勉强让年轻人活了下来。春天耕种时,农妇们说着吉祥话,夏天除草时看到田野绿油油的景象很开心。但几天不下雨,又开始担心旱情。这种"伤弓之鸟"般的忧虑其实有点过度,因为转眼间风雨就来了。

夜里坐着听倾盆大雨,早晨看到细雨绵绵。这场及时雨下得恰到好处,不早不晚。诗人说自己没有田地财产,不在乎家里烟囱是否冒烟(指生活贫寒),只希望年年丰收,粮食能分给邻里。到年底举杯祝寿时,大家都能开心欢笑。最后说老天爷或许会满足这份诚心,让粮仓堆满,自己要像《诗经·良耜》那样歌颂农事。

诗歌魅力在于: 1. 真实记录农民"靠天吃饭"的心理:从盼雨、忧旱到喜雨的全过程 2. 用生活化场景展现农村:农妇说吉利话、夏锄时田野景象、听雨声等细节 3. 体现知识分子的民生关怀:虽然自己清贫,但更关心百姓温饱 4. 结尾的乐观精神:相信诚心能感动上天,对美好生活保持期待

全诗语言朴实如白话,却生动展现了农耕社会最本真的生活图景和美好愿望。

杜范

(1182—1245)宋台州黄岩人,字成之,号立斋。宁宗嘉定元年进士。累迁殿中侍御史,极言台谏失职之弊。理宗嘉熙二年知宁国府,发粟赈饥,镇压两淮饥民反抗。还朝,累拜吏部侍郎兼中书舍人,数上疏抨击朝政积弊。淳祐四年,擢同知枢密院事,次年拜右丞相,上书言五事,继又上十二事,条陈当朝利病,提出为政主张。卒谥清献。有《清献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