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台

城西高台高百尺,传是吴王旧游迹。
百花正开西子醉,明月芳洲照清夕。
娇颜如花醉王侧,城上乌啼晓星白。
歌鼓声消醉未消,越王已将兵来朝。
鏦金挝鼓殷天地,兵败可复栖夫椒?
吴人遗恨化潮汐,暮往朝来箭径直。
不然自可君甬东,何用萧萧马嘶驿。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秋时期吴王夫差沉迷享乐、最终被越王勾践灭国的历史故事,用生动的画面和讽刺的笔法展现了盛极而衰的悲剧。

开篇用"高百尺"的姑苏台点明吴王的奢华排场,百花明月下西施醉酒的场景,暗示统治者沉溺美色。紧接着"城上乌啼晓星白"突然转入黎明时分的冷清,暗示欢乐终将散场。

"歌鼓声消醉未消"这句特别精彩——酒宴的喧嚣刚停,宿醉还没醒,越国军队已经杀到。用"兵来朝"这个反讽说法,把敌军的进犯说成朝拜,突出吴王的昏聩。

后半段用战鼓震天、兵败逃亡的急促画面,对比开头的纸醉金迷。最后四句尤为深刻:吴国人的怨恨化作钱塘江潮日夜不息,暗指民心向背;而"君甬东"(逃到宁波)的结局,用萧萧马嘶的凄凉景象,彻底戳破了曾经的繁华幻梦。

全诗像一部快节奏的历史剧,前六句极尽铺陈奢靡,后六句急转直下展现覆灭。通过昼夜交替、醉醒转换的强烈对比,揭示了一个永恒道理:统治者若只顾享乐不顾民生,再坚固的高台也会倾塌。诗中"潮汐"的比喻尤其巧妙,把抽象的历史教训化作了看得见的自然现象。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