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美人摘蔷薇诗

新花临曲池,佳丽复相随。
鲜红同映水,轻香共逐吹。
绕架寻多处,窥丛见好枝。
矜新犹恨少,将故复嫌萎。
钗边烂熳插,无处不相宜⑴。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活泼的古代美人摘蔷薇的画面,充满了生活情趣和女性魅力。

开头两句"新花临曲池,佳丽复相随"就像电影开场镜头:弯曲的池塘边开满新鲜蔷薇,一群漂亮姑娘结伴而来。这里用"新花"和"佳丽"相互映衬,花美人更美。

三四句"鲜红同映水,轻香共逐吹"特别有画面感:鲜红的花朵倒映在水中,淡淡花香随风飘散。诗人用"同映"和"共逐"两个动词,让静态的花和动态的风、水产生了互动。

接下来"绕架寻多处,窥丛见好枝"写姑娘们摘花的过程:她们绕着花架四处寻找,拨开花丛仔细挑选最好的花枝。这里"绕"和"窥"两个动作特别传神,把女孩子挑选花朵时那种认真又活泼的样子写得活灵活现。

"矜新犹恨少,将故复嫌萎"这两句特别有意思,写出了女孩子的矛盾心理:刚摘到新鲜的花又觉得不够多,看到快要凋谢的花又觉得不满意。这种"既要又要"的小情绪,古今女孩子的心思都是一样的。

最后"钗边烂熳插,无处不相宜"是整首诗最亮眼的画面:姑娘们把盛开的蔷薇随意插在发髻上,不管怎么插都特别好看。这里用"烂熳"形容花朵的绚烂,又暗示了女孩子戴花时那种自然不做作的美。

整首诗就像一组动态的仕女图,通过摘花、选花、戴花的过程,展现了古代少女们爱美、活泼的天性。诗人没有刻意描写容貌,却通过动作和场景的刻画,让一群青春靓丽的形象跃然纸上。最妙的是结尾那个"无处不相宜",既夸了花美,更暗赞了人美,这种含蓄的赞美方式正是古典诗词的魅力所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