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

又是故山好,谁教轻别家。
带来衣典尽,所拟事全差。
诗债随时解,房金累月赊。
客怀元自苦,不涉听吹笳。

现代解析

这首诗《长安》以直白又略带自嘲的口吻,道出了一个漂泊者的辛酸与无奈。

开头两句"又是故山好,谁教轻别家"就点明主题:诗人后悔当初轻易离开家乡。用"又是"二字,暗示这种后悔不是第一次了,每次想起家乡的好,都会责怪自己当初的决定。

中间四句用具体的生活细节展现窘境:带来的衣服都典当光了("衣典尽"),原本的计划全都落空("事全差"),写诗还债("诗债")成了日常,连房租都要拖欠("房金赊")。这些白描般的句子,让读者看到一个穷困潦倒、处处碰壁的文人形象。

最后两句"客怀元自苦,不涉听吹笳"最耐人寻味。诗人说漂泊的愁苦本就是自找的,根本不需要听到思乡的笳声(古代军中思乡的乐器)才伤感。这种"苦中作乐"式的表达,反而让漂泊的凄凉感更深了一层。

全诗没有华丽辞藻,就像在唠家常,但恰恰是这种平实的语言,让普通人都能感受到:原来古代文人也会为房租发愁,也会后悔离乡打拼,这种跨越时空的共鸣正是这首诗的魅力所在。

侯畐

侯畐(1204年—1258年),字道子,号霜崖,宋朝时期浙江省乐清市缑山(今属蒲岐镇)人。三贡于乡,两试转运司,皆第一,进礼部考试,未取,弃文习武。南宋淳祐七年(1247年)以武举出仕,历任合浦县尉(今属广西)、柳城(今广西柳州)知县、卫步军司干办公事、侍卫马军行司计议官等职。宝祐五年(1257年),调任海州(今连云港)通判兼河南府计议官。次年十一月,叛将李松寿(降元后改名李璮)割据山东,引兵突击涟水、泗州一带,畐率部抗击,众寡不敌,英勇牺牲,终年55岁。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