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诵 岳神

云蓊蔚兮山之巅,瞻岳灵兮望青天。
崭岩崷崒兮磅礴无垠,巃嵷嵂勃兮宁一以为仁。
草木杂而罗生兮人不可名,鸟兽蕃而走集兮虞不能知。
因高错事兮道此跻陛,登岱勒成兮胡为而七十二君。
齐余心兮不外,高余冠兮甚伟。
撷芳杜兮为衣,掇紫芝兮作佩。
柏实兮松华,石髓兮兰英。
蕙肴陈兮玉案,明水湛兮清尊。
诚拳拳兮不解,寐接神兮恍若有言。
嵩高峻极兮生甫与申,周道将明兮宣以中兴。
水旱不常兮虫螟以灾,稼穑卒荒兮民生流离。
劳来安集兮之子之功,祐此下民兮宁遗神羞。

现代解析

这首《九诵 岳神》是一首赞美山岳神灵的诗歌,充满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神灵的虔诚。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它的魅力:

1. 自然与神灵的结合
诗歌开头描绘了山顶云雾缭绕的壮丽景象,山岩高耸、草木繁茂,鸟兽自由栖息。这些自然景观被赋予神性,山岳不仅是自然的存在,更是神灵的化身。诗人用“嶙峋”“磅礴”等词形容山的雄伟,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震撼力。

2. 祭祀与虔诚
诗中提到古代帝王登山祭祀的场景(“登岱勒成兮胡为而七十二君”),暗示人们对山神的崇拜历史悠久。诗人自己也以虔诚的姿态献上香草、灵芝等祭品(“撷芳杜兮为衣,掇紫芝兮作佩”),并用洁净的水和玉器供奉神灵,表达了对神灵的敬畏和祈求。

3. 神灵的庇佑与现实的苦难
诗歌后半部分转向现实,提到水旱灾害、虫灾导致百姓流离失所(“水旱不常兮虫螟以灾,稼穑卒荒兮民生流离”)。诗人希望山神能保佑百姓,减轻苦难(“劳来安集兮之子之功”),体现了对神灵力量的依赖和对民生疾苦的关切。

4. 语言与意境的美感
诗人运用丰富的意象,如“芳杜”“紫芝”“柏实”“松华”等香草植物,营造出一种清新高洁的氛围。同时,“明水湛兮清尊”等句子又让祭祀场景显得庄严肃穆。整首诗节奏舒缓,读起来有一种神圣而悠远的感觉。

精髓总结
这首诗通过描绘山岳的雄伟和神灵的威严,表达了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神灵的虔诚。它既是一首祭祀山神的颂歌,也寄托了诗人对百姓疾苦的同情和对平安丰收的期盼。诗中自然与神性的交融、华丽而庄重的语言,共同构成了它的独特魅力。

鲜于侁

(1019—1087)宋阆州人,字子骏。仁宗景祐五年进士。为江陵右司理参军。神宗熙宁初,除利州路转运判官,升副使兼提举常平。时行新法,拒不散青苗钱,且捕械贪吏,不私姻戚。苏轼称其“上不害法,中不废亲,下不伤民”。徙京东西路转运使,所荐刘挚、李常等,多旧党知名者。元丰中知扬州,坐事罢。哲宗立,起为京东路转运使。后除集贤殿修撰,知陈州卒。精于经术,尤长于《楚辞》。有《诗传》、《易断》等。全宋诗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