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州阻雪

才过洛水流觞会,又近田家上冢辰。
百五春宵金鸭睡,大千世界玉龙鳞。
梨花雨落欺余艳,柳絮风来糁细尘。
万绿丛中一蓑白,桐庐江畔老垂纶。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早春时节江边雪景的画卷,充满了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和隐逸生活的向往。

开头两句通过时间推移展现早春景象:刚参加过文人雅士的洛水诗会("流觞会"指文人聚会),转眼又到了农家扫墓的时节("上冢辰"指清明扫墓)。这种时间跳跃暗示着季节快速更替。

中间四句用生动比喻描绘雪景:春夜里,香炉("金鸭"指鸭形香炉)静静燃烧,整个世界("大千世界"指广阔天地)像被玉龙鳞片般的白雪覆盖。飘落的雪花比盛开的梨花更洁白,随风飞舞的雪粒像细小的尘埃。这里用"梨花""柳絮"形容雪花,既形象又富有诗意。

最后两句点出主题:在一片绿色初显的早春景象中,江边独坐一位披蓑衣的老渔翁("垂纶"指钓鱼),在桐庐江畔静静垂钓。这个"万绿丛中一蓑白"的对比画面,既突出了雪中老者的形象,也暗含了作者对远离尘嚣、寄情山水的隐逸生活的向往。

全诗通过时间转换、色彩对比和精巧比喻,将早春雪景与隐逸情怀完美融合,语言清新自然,意境宁静悠远,展现了传统文人诗画般的审美情趣。

李鸿章

李鸿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安徽合肥人,世人多尊称李中堂,亦称李合肥,本名章铜,字渐甫或子黻,号少荃(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慈禧太后视其为“再造玄黄之人”,著有《李文忠公全集》。与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并称为“中兴四大名臣”,与俾斯麦、格兰特并称为“十九世纪世界三大伟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