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客有丝难比瓮,鲛人无杼自成绡。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两个精巧的比喻,展现了两种不同的天赋之美。

前一句"园客有丝难比瓮",说的是养蚕人(园客)能产出精美的蚕丝,却比不上陶匠制作的瓮实用。这里用"丝"和"瓮"作对比,暗指有些人虽然拥有珍贵的天赋(如精美的蚕丝),但可能不如朴实无华的才能(如实用的陶瓮)来得实在。

后一句"鲛人无杼自成绡",讲的是传说中的鲛人(美人鱼)不需要织布机,天生就能织出珍贵的鲛绡。这里用"无杼自成"突出表现了某些人与生俱来的非凡才能,不需要借助工具就能创造出精品。

整首诗通过这两个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天赋才能的思考:有些才能看似珍贵却未必实用,有些才能则浑然天成令人惊叹。诗人用生活中常见的"蚕丝""陶瓮"和神话中的"鲛人"作比喻,既生动形象,又引人深思,让读者在欣赏文字之美的同时,也能联想到关于才能与价值的深层含义。

蕲春乡人

蕲春乡人,徽宗宣和中曾因蔡姓乡闾簇蚕不茧赋诗(《江西诗徵》卷一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