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 无题

倾国先呈皓齿,灵心暗托瓠犀。
麝兰香沁茗瓯时。
中有醍醐妙理。
春笋纤纤半露,灯前低敛娥眉。
禅心果否絮黏泥。
珍重阿难戒体。

现代解析

这首《西江月·无题》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位兼具美貌与智慧的女子形象,同时暗含禅理。我们可以分几个层面来理解:

上阕写女子的外在美与内在智慧: "倾国先呈皓齿"——女子一笑露出洁白的牙齿,美得足以倾倒众人。这里用"皓齿"这个细节代指整体美貌。 "灵心暗托瓠犀"——她聪慧的心思藏在整齐如瓠瓜籽般的牙齿间(古人常用牙齿整齐比喻心思缜密)。 "麝兰香沁茗瓯时"——她泡茶时,茶香混合着身上的幽香(麝兰指高级香料)。 "醍醐妙理"——茶中仿佛蕴含着佛家最高智慧(醍醐在佛教中指透彻的觉悟)。

下阕由形入神,探讨禅心: "春笋纤纤半露"——她手指如春笋般纤细,若隐若现(古代对女性手的经典比喻)。 "低敛娥眉"——在灯前低头蹙眉的娴静姿态。 "禅心果否絮黏泥"——关键转折:这样美好的女子,她的禅心是否真能像飞絮不沾泥般超脱?(用柳絮不沾泥比喻心无挂碍的修行境界) "珍重阿难戒体"——最后借佛教典故提醒:要像佛陀弟子阿难抵御诱惑那样,守住修行者的本心(传说美女摩登伽女诱惑阿难,佛陀点化使其守住戒律)。

全词妙在将女性美与佛法智慧交织: 表面看是香艳的场景,实则处处暗藏禅机。用美人的皓齿、茶香、纤手等具体意象,引出对"外表诱惑与内心修行"的思考。最后两句点明主旨:再美好的事物面前,都要保持清醒的修行之心。

这种写法类似现代"欲扬先抑"的手法:先用大量笔墨渲染极致的美,最后突然转向精神层面的警示,形成强烈的思想碰撞,让人在审美享受中获得人生启示。

宋琬

宋琬(1614~1674)清初著名诗人,清八大诗家之一。字玉叔,号荔裳,汉族,莱阳(今属山东)人。顺治四年进士,授户部主事,累迁永平兵仆道、宁绍台道。族子因宿憾,诬其与闻逆谋,下狱三年。久之得白,流寓吴、越间,寻起四川按察使。琬诗入杜、韩之室,与施闰章齐名,有南施北宋之目,又与严沆、施闰章、丁澎等合称为燕台七子,著有《安雅堂集》及《二乡亭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