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山幽涧的宁静画面,通过"流动的溪水"和"垂挂的古藤"两个主要意象,传递出深邃的意境。
前两句"寒涧流不息,古藤终日垂"用简洁的笔法勾勒出山涧永恒流动与古藤静静垂挂的动静对比。这里的"寒"字不仅写实,更给画面增添了清冷的氛围。
中间两句"迎风仍未定,拂水更相宜"生动刻画了古藤随风轻摆的姿态,特别是"拂水"这个细节,让藤条与水面的互动跃然纸上,仿佛能看到藤尖轻点水面的涟漪。
最后两句"新花与旧叶,惟有幽人知"是全诗的升华。诗人说只有真正懂得欣赏的"幽人"才能注意到藤上新旧交替的生命痕迹,这其实是在说:生活中很多细微的美好,只有静得下心的人才能发现。
整首诗就像用文字拍摄的纪录片镜头:从大景别的山涧全景,慢慢推进到藤条拂水的特写,最后定格在新旧交替的植物细节上。通过这些画面,诗人其实是在表达一种生活态度——在这个快节奏的世界里,我们要学会放慢脚步,去发现和感受那些被忽略的自然之美。
袁傪
陈郡人。玄宗天宝十五载,登进士第。历监察御史。代宗宝应元年,为河南副元帅李光弼行军司马。广德元年,率军平浙东袁晁,进太子右庶子。旋平宣州方清,大集文士赋诗。大历十二年至十四年间,任兵部侍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