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腊月里梅花迟迟未开的景象,以及诗人对梅花的期待和赞美。
开头两句说,由于江两岸气候不同,杭州的梅花已经开了,但越地(今绍兴一带)的梅花却开得晚。这里用对比手法,突出梅花开放的时间差异。
中间四句写得很有意境:春天还远,连蓬莱仙岛的消息都没传来,但深冬时节杭州的梅花已经先开了。山岭上的白梅争相绽放,可诗人想用笛声呼唤梅花的心愿却迟迟未能实现。这里用"蓬岛信"的想象和"笛里孤音"的典故,把梅花写得很有仙气。
最后两句写诗人在虚白堂前赏梅,一边折枝观赏,一边吟咏前人咏梅的诗句,举杯畅饮。通过这个生动的画面,表现出诗人对梅花的喜爱和陶醉。
全诗通过气候差异、想象典故和赏梅场景的层层递进,把寻常的梅花写得格外动人。最妙的是把梅花开放这件小事,与蓬莱仙岛、笛声典故联系起来,让简单的自然现象有了文化韵味。最后那个赏梅饮酒的画面,更是让人感受到古人高雅的生活情趣。
赵抃
赵抃(biàn)(1008年—1084年), 字阅道,号知非,衢州西安(今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信安街道沙湾村)人。北宋名臣。元丰七年(1084年),赵抃逝世,年七十七,追赠太子少师,谥号“清献”。赵抃在朝弹劾不避权势,时称“铁面御史”。平时以一琴一鹤自随,为政简易,长厚清修,日所为事,夜必衣冠露香以告于天。著有《赵清献公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