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山涧春景图,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自然与人的和谐互动。
前两句写山色和水景:暗绿的山色像一幅未完成的画,朦胧不清;刚涨水的溪流悄悄淹没芦苇,没有声响。这里用"资山画"形容山色如画但又不清晰,用"没荻无声"表现溪水上涨的静谧。
中间四句用拟人手法写动植物:云朵像温暖的毯子盖在岸边,让白鸥感到暖和;竹子愿意移动影子,让鸟儿能轻松入梦。接着写人的活动:打水的姑娘因井绳断了害羞地换瓶子,捕鱼的孩子踩着鲤鱼穿过花丛。这些描写充满生活气息,把云、竹、鸟、人都写得活灵活现。
最后两句转折:虽然春天的山涧充满欢乐的风声,但诗人却另有一番心事,借"濯缨"典故(古人用清水洗帽带表示保持高洁)表达自己与众不同的情怀。在众人享受春光时,诗人思考的是如何在这纷扰世界中保持自己的品格。
全诗妙在把普通山涧景色写得生动有趣,又含蓄地表达了诗人超脱世俗的情怀。写景时观察入微,写情时引而不发,让读者既能欣赏美景,又能体会诗人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