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雨中嫩柳的柔美画面,同时暗含了女子伤春的细腻情感。
前两句写雨后新柳的颜色——深黄与浅绿交织,娇嫩得让人心疼。诗人倚着栏杆观赏,却越看越伤感。这里用柳树的娇弱暗示女子多愁善感的心理。
中间四句用拟人手法写柳枝:翠绿的柳条最适合衬托少妇的青春,但柔软的枝条却不能折下赠别离人(古人折柳送别)。柳叶上的雨滴像沾湿衣裳的清泪,柳叶细长如女子皱起的黛眉。这些描写把柳树完全比作了一个多愁善感的女子。
最后两句最精彩:纤细的柳条在风中无力飞舞,时而停下休息,就像女子纤细的腰肢承受不住春天的愁绪。这里"腰细不胜春"是双关语,既写柳枝纤细,又写女子因春愁而消瘦。
全诗妙在处处写柳,又处处写人。雨中新柳的柔弱美,与深闺女子伤春的忧郁美完美融合,读来既清新又缠绵。特别是最后那个"腰细"的比喻,把植物特征和人物情感天衣无缝地结合在一起,堪称绝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