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庄严的迎神仪式,核心在于展现人们对神灵的敬畏与祈求。
首句“宸仪警,王度乾”中,“宸仪”指帝王的威仪,这里象征神明的庄严;“警”字暗示仪式中人们保持高度警觉,态度恭敬。“王度乾”可以理解为遵循天道的法则,强调仪式合乎天理、庄重有序。
后两句“嗟云汉,望昊天”转向抒情。“嗟”是感叹,“云汉”指银河或高远的天空;“昊天”即苍天。这两句写人们仰望浩瀚天空,发出感叹,既有对神灵的虔诚仰望,也暗含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以及可能隐含的祈求(比如盼雨或祈福)。
全诗短小精悍,通过仪式场景与仰望苍天的画面,传递出古人对神灵既敬畏又依赖的复杂情感。语言简洁但意境开阔,让读者感受到一种庄严而神秘的氛围,体会到人与自然、人与信仰之间的深刻联系。
谢朓
谢朓(464~499年),字玄晖。汉族,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南朝齐时著名的山水诗人,出身世家大族。谢朓与谢灵运同族,世称“小谢”。初任竟陵王萧子良功曹、文学,为“竟陵八友”之一。后官宣城太守,终尚书吏部郎,又称谢宣城、谢吏部。东昏侯永元初,遭始安王萧遥光诬陷,下狱死。曾与沈约等共创“永明体”。今存诗二百余首,多描写自然景物,间亦直抒怀抱,诗风清新秀丽,圆美流转,善于发端,时有佳句;又平仄协调,对偶工整,开启唐代律绝之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