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记》四十首 其十四 出胯下
信能死,请刺我,不能死,出胯下。
出胯下,何足道,粲然一市人皆笑。
剖符向故里,危矣屠中儿,用作楚中尉,报复亦大奇。
当年熟视良有以,忍耻故能就于此。
君不见,英雄失志辱泥途,纵出胯下何伤乎?
君不见,英雄得志空千古,谁能生与哙等伍。
出胯下,何足道,粲然一市人皆笑。
剖符向故里,危矣屠中儿,用作楚中尉,报复亦大奇。
当年熟视良有以,忍耻故能就于此。
君不见,英雄失志辱泥途,纵出胯下何伤乎?
君不见,英雄得志空千古,谁能生与哙等伍。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讲的是韩信年轻时受胯下之辱的故事,但作者想表达的是英雄如何面对屈辱的深刻道理。
前六句用大白话还原了韩信当年的场景:一个混混挑衅韩信"要么杀我,要么从我胯下爬过去",韩信选择了忍辱爬过,惹得满街人嘲笑。这里用"粲然"形容众人的嘲笑声,画面感很强。
中间六句讲韩信发迹后的报复:他当上楚王后,不但没杀当年羞辱他的屠夫,反而提拔对方做军官。作者用"大奇"二字点出这种以德报怨的反转很特别。接着解释韩信当年忍辱的原因——他早就看出这个混混不值得计较,忍一时之辱才能成就大业。
最后四句是全诗精华,用两个"君不见"的排比句道出人生真谛:英雄落魄时,受点胯下之辱没什么大不了;而真正的大人物得志后,反而会觉得和樊哙这样的猛将并列都是委屈(这里用韩信看不起樊哙的典故)。这两句就像在说:成大事者既要能低头,也要有傲骨。
全诗最打动人的是那种通透的人生智慧:真正的强者不是有仇必报,而是能分清轻重;不是永远不低头,而是知道什么时候该忍。就像现代职场中,聪明人不会为小事撕破脸,因为他们眼光在更远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