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遗直轩
二苏翰墨仙,同谪百蛮里。
时有田舍翁,结茅住行李。
尔来三十年,闻名辄掩耳。
天定能胜入,稍复蒙料理。
公卿寻断编,台隶藏敝屣。
败屋亦见修,变故乃如此。
开轩画遗像,凜凜有生气。
却恨封德彝,不见盛时死。
兄弟对床眠,此意孤一世。
骑鲸傥相逢,笑人真好事。
时有田舍翁,结茅住行李。
尔来三十年,闻名辄掩耳。
天定能胜入,稍复蒙料理。
公卿寻断编,台隶藏敝屣。
败屋亦见修,变故乃如此。
开轩画遗像,凜凜有生气。
却恨封德彝,不见盛时死。
兄弟对床眠,此意孤一世。
骑鲸傥相逢,笑人真好事。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苏轼、苏辙两兄弟被贬到偏远之地的故事,以及后人如何纪念他们的风骨。
开头说苏轼兄弟本是文采飞扬的"翰墨仙",却被贬到蛮荒之地。当时有个老农(田舍翁)搭了茅草屋给他们落脚。三十年来,人们听到他们的名字都避之不及——说明兄弟俩长期被朝廷冷落。
但天道终究会还人清白(天定能胜入),后来渐渐有人开始整理他们的作品。公卿大臣们争相收集他们的残稿,连小吏都珍藏他们穿过的破鞋,破屋子也被修缮——说明时过境迁,兄弟俩终于获得应有的尊重。
后人建轩堂(遗直轩)供奉他们的画像,画像栩栩如生。诗人感叹:可惜像封德彝(唐朝奸臣)这样的人,没看到二苏最终平反的好结局。最动人的是兄弟俩"对床而眠"的典故,这个约定体现了他们患难与共的真情。
结尾诗人幽默地说:要是二苏在天有灵(骑鲸,指成仙)看到后人这么隆重纪念他们,估计会笑话大家太较真了。全诗通过今昔对比,既展现二苏的文人风骨,又暗含"时间会证明一切"的人生智慧。
余淳礼
余淳礼,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为海康令。事见清康熙《广东通志》卷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