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一位老人在困境中的自白,读起来像一封倾诉心声的家书。
开头老人看着镜子里全白的头发,感叹自己今年特别倒霉。他仅有的一点田地都被洪水淹了,同时各种老年病也缠上了身。这里我们能感受到一个普通老农面对天灾时的无力感。
接着他想到那些无家可归的流浪者,突然觉得自己和他们没什么区别——都成了失去立足之地的可怜人。这种联想很打动人,说明老人虽然自己处境艰难,却还能想到更不幸的人。
最让人心酸的是最后两句:整夜睡不着觉,翻来覆去哼着忧愁的调子,一半是为自己发愁,一半是为别人担忧。这种"既忧己又忧人"的矛盾心理特别真实,展现了老人善良的本性。
全诗用最朴实的语言道出了普通人在灾难面前的脆弱,以及苦难中依然保持的同理心。就像听隔壁老爷爷唠家常,但字字句句都能戳中人心。
龚诩
龚诩(1381~1469)明代学者。一名翊,字大章,号纯庵,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属江苏)人。建文时为金川门卒,燕兵至,恸哭遁归,隐居授徒,后周忱巡抚江南,两荐为学官,坚辞,有《野古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