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是一首关于七夕节的诗。七夕节,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情人节,源于中国的古老传说牛郎织女的故事。诗人借助这个节日,描绘了一幅浪漫而充满情感的画面。
首先,诗人描述了牛郎和织女在七夕这天相会的情景。“牛女相期七夕秋”,就是牛郎和织女在七夕这天约定相会。而“相逢俱喜鹊横流”,是说他们相逢的时候,喜鹊似乎在为他们搭桥,场面非常温馨。
接着,“彤云缥缈回金辂,明月婵娟挂玉钩。”这里,诗人用美丽的云朵和明亮的月亮来营造一种浪漫的氛围。彤云缥缈,就像是在描述天空中的云彩若隐若现,给人一种梦幻的感觉。明月婵娟,则像是月亮都在为他们牵线搭桥,一切都显得那么美好。
然后,“燕羽几曾添别恨,花容终不更含羞。”这里,诗人用燕子羽毛和花容来比喻他们的感情。燕子羽毛代表着轻盈和飘逸,花容则代表着美丽和娇羞。他们之间的离别并没有增添更多的别恨,他们的爱情也没有因为任何原因而感到含羞。
最后,“更残便是分襟处,晓箭东来射翠楼。”这里的“更残”指的是夜晚即将过去,“分襟处”则是他们即将分别的地方。虽然他们只能在七夕这天短暂相聚,但他们的爱情却永恒不变。晓箭东来射翠楼,似乎预示着新的一天的开始,也预示着他们再次的期盼和等待。
整首诗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牛郎和织女在七夕相会的情景,表达了他们之间深厚的感情和对未来的期盼。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把古老的传说赋予了新的生命,让人感受到爱情的美好和力量。
曹松
曹松(828——903),唐代晚期诗人。字梦徵。舒州(今安徽桐城,一今安徽潜山)人。生卒年不详。早年曾避乱栖居洪都西山,后依建州刺史李频。李死后,流落江湖,无所遇合。光化四年(901)中进士,年已70余,特授校书郎(秘书省正字)而卒。